一、概况
阿坝师范学院创建于1978年。图书馆于1981年单独建制。1985年建馆舍2713平方米,为三层建筑。2008年5•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,学校在复课点郫县古城镇为图书馆建设书库与阅览室2000㎡过渡。同时,学校在汶川县水磨镇重建,其中新建图书馆面积16802.45平方米,分五层结构,于2011年8月3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。
1995年和1998年,图书馆采编部和流通部先后获得四川省教育厅“优秀部室”称号。2003年四川省教育厅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评估工作时,图书馆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。图书馆因此获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“优秀图书馆”称号。2008年12月图书馆荣获《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图书馆》《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抗震救灾先进集体》《四川省图书馆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》等荣誉。
二、馆舍条件
2008年地震之后重建的图书馆占地面积1万6千余平方米,坐落于有长寿村之称的水磨古镇,外型酷似直立放置的图书,外观颜色表现为藏族风格的红色和羌族崇尚的白色,喻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整栋建筑分为五层,一层为图书馆办公区和密集书库,二层为借还处以及自然科学类和综合性图书藏书区,三层为期刊阅览区及社会科学类藏书区,四层为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,哲学、部分社会科学类和艺术类藏书区,五层为英文书库和特色馆藏区。图书馆现有阅览座位2617个。
三、馆藏文献资料情况
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本图书、期刊合订本共计141万余册;电子图书20万种;中外文报刊400余种(现刊)。电子资源与服务有汇雅电子图书、中国知网(CNKI)、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、万方数据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、超星期刊、读秀学术搜索、博看人文期刊数据库、博看电子书、京东读书、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、维普考试服务平台、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、中国社会科学文库、软件通、未来学堂小学资源及案例系统、worldlib人工智能在线咨询平台等。
四、读者服务
图书馆馆藏所有文献全部向读者开放。主要利用馆藏文献资源,向读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流通借阅服务和文献检索、咨询服务。为配合学校教学工作,方便读者借阅,图书馆实行开放式管理,实施人工外借业务服务和自助借阅服务,每周7天全天开放,周阅览时间达到98小时,平均到馆人次超2000人次/天,近两年年均借阅量已超过20万册。
五、组织管理
图书馆设有馆长一名,副馆长一名,部门有综合业务部和读者服务部。综合业务部主要负责图书馆的日常行政事务、图书验收、编目、信息化建设等工作,协助馆领导组织全馆性活动,安排相关工作和会议,负责对外宣传、内外联络、接待来访参观等。读者服务部主要负责阅览区及咨询台的管理与服务,同时负责解答读者咨询、耐心细致做好引导和导读工作等。
六、人员
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28人,其中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有正高3人,副高1人,中级1人。
七、现代技术
2019年3月图书馆升级了图书管理系统,改变了陈旧的图书管理理念,尽量以机器来代替人工操作,以此来解决图书馆人员紧张的问题。升级管理系统之后,图书馆以电子借阅证代替卡片式借阅证的方式进馆和借阅图书,并升级了门禁系统和引进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。
八、发展愿景
图书馆围绕我校“建设特色鲜明的合格应用型本科学院”的办学目标,在文献资源建设上,以学校专业建设为龙头,服务于教学中心地位,秉承“博学敬业,至诚服务”的服务宗旨,开展读者服务工作,以“书香型、数字化、智慧型、特色化”为发展理念,逐步朝着图书馆从知识中心向学习中心的转化,努力建设一个管理科学、资源丰富、环境优雅、服务高效的现代大学图书馆。同时,图书馆还将不断朝着特色鲜明、资源丰富、技术先进、功能完善、面向学校、服务社会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中心努力,为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较完备的文献保障、优质的信息服务、人性化的阅读环境,初步实现用户随时随地轻松获取馆藏资源信息,帮助读者在数字化教学科研资源环境中轻松交流与互动。